今年以来,我市煤炭工业紧紧围绕“保安全、稳市场、转方式、调结构”的总目标,攻坚克难,多措并举,呈现出安全生产持续平稳,市场价格止跌企稳,转型发展取得突破,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良好态势。
鄂尔多斯煤炭工业正全面吹响第三次创业的号角。
以质取胜,打造“鄂尔多斯煤”国优品牌
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,我市煤炭工业具备了雄厚的产业基础。
煤炭资源富集。全市8.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含煤面积约占70%,目前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017亿吨,预测远景储量超万亿吨。境内由东到西分布有准格尔、东胜、桌子山三大煤田,三大煤田构造简单,煤层赋存稳定,瓦斯含量少,埋藏浅、易开发、煤种齐全,适宜兴建大型、特大型矿井。煤种以烟煤为主,另有少量褐煤,主要用于动力煤、化工用煤,也可做配焦用煤,煤炭资源品质优良,总体具有低硫、低磷、低灰、中高发热量的“三低一高”特征。目前,全市共有13个矿区,总面积19463平方公里,预测总储量2785亿吨,共划分井(矿)田129个,规划总规模8.07亿吨。
煤炭开发利用能力较强。全市现有煤矿330座(露天煤矿153座,井工煤矿177座),总设计生产能力7.58亿吨/年,平均单井生产能力230万吨/年,最低规模45万吨/年,最高规模3500万吨/年。全市共有煤炭企业123户,其中央企7户、国企10户、地方企业106户。目前,已培育形成了亿吨级煤炭企业1户,5000万吨级煤炭企业1户,3000万吨级煤炭企业1户,1000万吨级煤炭企业13户。
煤炭洗选物流建设进展顺利。近年来,我市积极推进煤炭洗选物流一体化建设,截至目前,全市累计建成投产的选煤厂为182座,设计入洗能力5.6亿吨/年,原煤洗选率达到90%。全市规划建设煤炭物流园区32处,设计流通量5亿吨。目前,已建成煤炭物流园区14处,设计总流通量23200万吨/年。在建煤炭物流园区4处,设计总流通量6500万吨/年,规划建设煤炭物流园区14处,设计总流通量19800万吨。
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,当前,我市正着力打造“鄂尔多斯煤”国优品牌,煤炭工业开启了从“以量取胜”到“以质取胜”的历史性转变。按照“提高产品质量,优化产品结构,应对市场变化”的总体要求,我市充分发挥鄂尔多斯煤炭低硫、低磷、低灰、中高发热量的品质优势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建设分矿区、分煤种、分热值、分指标参数的煤炭质量标准体系,全面打造硫份在0.5%以下的鄂尔多斯煤炭国优品牌。编制了《鄂尔多斯煤炭品种及质量》地方标准,将全市商品煤划分为鄂尔多斯块煤、混煤、末煤、炼焦用煤、特低灰煤和石炭煤6个产品系列、26个小类,目前已上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,将成为内蒙古首个“品牌地方标准”。建设了全市煤质信息查询系统,将各煤矿煤质相关数据录入查询系统,建立全市煤质资源数据库。
良好的品质是赢得市场的保证。今年1至10月份,全市销售煤炭42562万吨,煤炭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约783.1亿元。
转型升级,实现煤炭工业绿色高效发展
作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,煤炭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特别是近10年来,煤炭产业占工业增加值达到60%以上,直接财政贡献率也在45%以上。2012年5月份以后,煤炭市场疲软,销量、价格、效益一路下行,煤炭工业进入“持续寒冬期”,煤炭产业随即也步入了发展的艰难阶段。此时,市委三届五次、六次全委会议和首届鄂尔多斯创新创业大会的召开,为我市煤炭工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。
——清洁利用,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主力输出基地。我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,大力推广煤矸石充填开采、薄煤层开采等绿色开采和洁净煤技术,努力减少和控制因煤炭开采利用而产生的环境损害。努力提升煤炭开采水平,降低能耗,井工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75%以上,露天煤矿达到90%以上,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达到95%以上,单位能耗持续下降。以煤炭煤矸石制砖、烧制水泥熟料和充填采空区、沉陷区、露天矿坑等多种利用途径,不断提高煤矸石综合利用水平,采用沉淀、过滤、消毒等技术,净化处理矿井水,提高废水再利用水平。
——就地转化,延长煤炭产业链条。依托资源优势,我市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精深加工转化,引进实施了一批重大煤炭转化项目,煤化工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构建从基础化学品开始,向下游衍生扩展的煤制烯烃及烯烃下游深加工产品链、乙二醇—芳烃—聚酯产品链、甲醇延伸加工产品链、煤制气和煤液化副产品及油品深加工产品链,促进产业高端化、产品终端化。全市形成煤化工产能1243万吨/年,其中煤制甲醇590万吨、煤制尿素411万吨、煤制乙二醇60万吨、煤制二甲醚10万吨,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16.8%。煤化工在建产能1269万吨,其中煤制甲醇180万吨、煤制烯烃257万吨、煤制乙二醇20万吨、煤制化肥440万吨。
——“两化融合”,提升煤炭行业智能化水平。我市组织建设了鄂尔多斯数字煤炭综合平台,这一平台是基于SOA架构,综合利用GIS、物联网技术搭建的信息化平台,将各煤矿企业已有的安全、产销、应急等系统资源接入到平台内,实现各系统的融合,集业务、管理、服务三大职能为一体,围绕安全生产实现井下环境实时监控、井下人员定位、生产设备监控和应急管理;围绕煤炭资源管理实现煤炭资源规划、现有煤矿产销的全过程监管,大幅提高了基础管理信息化水平,消除了“信息孤岛”,为未来煤炭行业利用物联网技术,构建鄂尔多斯市数字化矿山,创建智能化、无人化矿山奠定了基础。
——“互联网+”,创新产业运营模式。建设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,基于能源供应链“B2B”业务和互联网思维下“O2O”创新服务模式,以“互联网+煤炭电子商务平台”,在新常态下重构煤炭及相关能源生态圈,紧紧围绕能源供应链全链条商业环境,本着安全标准、创价增效、绿色低碳、服务创新的宗旨,以“平台为基石、构建商业生态系统为形态、以资源集结力为核心竞争能力”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为产业客户提供线上交易线下履约、信息资讯、第四方物流、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服务。到2015年11月底,交易中心累计组织专场交易62场,累计完成交易量1.6亿吨,交易金额近360亿元,业务范围已覆盖到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地的17个煤炭发运站。发布鄂尔多斯动力煤价格指数105期,鄂尔多斯煤炭公路运价指数126期,内蒙古东部褐煤价格指数试发布15期,形成区域性销售指导价。
安全生产,护航煤炭工业和谐发展
为促进煤炭工业平稳发展,我市始终狠抓安全生产不放松。全面推广应用煤炭现代开采技术和设备,提高煤矿装备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,全市在安全管理上牢固树立把隐患当事故的意识,深入开展部门联合执法,建立健全专家“会诊”制度,不断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,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抓不懈,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、打非治违专项行动、井下监测监控系统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工作齐头并进,特别是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,大幅提高了全市煤炭行业人员素质,煤炭专业技术人员约占到从业人员总数的60%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全市销售煤炭约28.5亿吨,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.019以下,处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。
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,我市坚持“谁开发、谁保护,谁污染、谁治理,谁破坏、谁恢复,谁受益、谁补偿”的原则,大力推进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工作,累计完成露天煤矿复垦绿化118.5平方公里,完成井工煤矿采空沉陷区治理178平方公里,矿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0%以上。煤矿工业广场、重点运煤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、绿化和美化,矿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,基本实现了重点矿区园林化、大型矿井公园化。矿区移民搬迁按照“四个一”政策(即提供一套住房、找到一份工作、落实一份社保、发放一份补贴)稳步推进,累计投入资金143.3亿元,完成移民搬迁28764户81285人,基本实现了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,和谐矿区建设成效显著。
为实现煤炭工业的第三次创业,我市规划了更加辉煌的未来:“十三五”期间,将坚持“安全创新绿色开采,提质转化清洁利用,并购重组煤电联营,物流配送互联网+”发展思路,推动全市煤炭工业科学发展。力争实现煤炭产量控制在7亿吨之内,煤炭销量力争每年完成6亿吨左右,煤炭就地转化率力争达到40%左右,煤矿平均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.03以下,原煤洗选率达到95%,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80%,机械化开采程度达到95%以上等预期目标,继续为全市转型发展、创新创业提供强劲的动力,为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做出更大贡献!